2023222星期三 34504

欢迎光临本站!
描述

九华胜景之开山祖寺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2-05-14 分类:教内资讯
除此之外,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题吟化城寺的诗句也甚多,唐代费冠卿罗邺冷然应物,宋代王安石蒋之奇周必大李虚己,明代殷麦徐弘基等均有佳句存世,进一步增添了化城寺的文化底蕴

化城寺

庆云生处梵王宫,蹑磴攀萝一径通。

金殿忽开青嶂里,天人疑在白云中。

秋宵爽朗空潭月,暑气萧寥古柏风。

况是慈悲清净池,香烟象设固无穷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罗邺

千百年来,凭借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,九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来此观光游览。世界地质公园、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……这些称号向世人彰显着九华山的魅力与不同。今天,小编将为您介绍的是九华山开山祖寺——“化城寺” 

旧志云:晋隆安五年(401)天竺僧人杯渡始创寺,初名曰“九华”,唐郡守张严(岩)奏额始名之,寺额曰“化城”。

化城寺,又名地藏寺,位于九华街盆地中心。寺院东临东崖,西接神光岭,南对芙蓉峰、北倚虎形山,四山环拱如城。1981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化城寺,辟为“九华山历史文物馆”,展出文物1800余件,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如今的化城古寺,仍保持着明清徽派建筑的风貌,庄严古朴。在寺前的青石广场中央坐落着一个圆形放生池,广场四周则是与寺庙相接的徽派民居。寺庙大门前放置着两座雕刻精美的石狮,而这两座石狮亦有其独特之处。与其他寺院中石狮的威严气势不同,化城寺门前的两座石狮面容祥和,体态优美,活脱脱的一对“萌宠”模样。

由于地处皖南山区,受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制约,化城寺的建筑风格吸取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皖南民居的特点,创造出具有浓郁民居风格的宗教建筑。全寺对称严整、硬山顶、马头墙、砖木结构。

在寺庙结构制式上,全寺为四进院落式民居建筑,四进殿宇分别建筑在两个台基上,层层升高,序落有致。

寺院第一进是灵官殿,殿内部对称分布着两个落水小天井,两侧为厢房。第二进是天王殿,敞厅堂,有四落水天井,东、西两侧有半廊。其间还放置有一口万余斤的古钟,这便是著名的“九华十景”之一的“化城晚钟”。第三进是大殿。内有藻井3只,中间为“九龙戏珠”藻井。最后一进为3层藏经楼。三四两进之间夹有长方形院落,种植牡丹、桂花等花木,院墙嵌有明、清以来的石碑八方。

寺院的门楣、斗拱和横梁上都镂刻着凤凰戏牡丹、狮子滚绣球,以及花草图案,施以重彩。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,层层迭进,九条木雕的金龙围着中心的硕大宝珠盘旋飞舞,祥云和瑞蝠穿插其间,令人叹为观止。关于化城寺的建筑之美,姜孝维曾言:“化城寺为该山总丛林,后有藏经楼。黄瓦红墙,颇极巍焕,盖敕建之制也。化城寺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其建筑本身,寺内的藏经楼亦是九华山珍贵文物荟萃之处。

明万历刻版《藏经》、明代高僧海玉手抄经书、印度贝叶经、明神宗颁经圣谕、清康乾二帝御书、历代地藏菩萨利生宝印均在此珍藏。除此之外,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题吟化城寺的诗句也甚多,唐代费冠卿、罗邺、冷然、应物,宋代王安石、蒋之奇、周必大、李虚己,明代殷麦、徐弘基等均有佳句存世,进一步增添了化城寺的文化底蕴。


九华胜景之开山祖寺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2-05-14 分类:教内资讯
除此之外,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题吟化城寺的诗句也甚多,唐代费冠卿罗邺冷然应物,宋代王安石蒋之奇周必大李虚己,明代殷麦徐弘基等均有佳句存世,进一步增添了化城寺的文化底蕴

化城寺

庆云生处梵王宫,蹑磴攀萝一径通。

金殿忽开青嶂里,天人疑在白云中。

秋宵爽朗空潭月,暑气萧寥古柏风。

况是慈悲清净池,香烟象设固无穷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罗邺

千百年来,凭借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,九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来此观光游览。世界地质公园、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……这些称号向世人彰显着九华山的魅力与不同。今天,小编将为您介绍的是九华山开山祖寺——“化城寺” 

旧志云:晋隆安五年(401)天竺僧人杯渡始创寺,初名曰“九华”,唐郡守张严(岩)奏额始名之,寺额曰“化城”。

化城寺,又名地藏寺,位于九华街盆地中心。寺院东临东崖,西接神光岭,南对芙蓉峰、北倚虎形山,四山环拱如城。1981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化城寺,辟为“九华山历史文物馆”,展出文物1800余件,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如今的化城古寺,仍保持着明清徽派建筑的风貌,庄严古朴。在寺前的青石广场中央坐落着一个圆形放生池,广场四周则是与寺庙相接的徽派民居。寺庙大门前放置着两座雕刻精美的石狮,而这两座石狮亦有其独特之处。与其他寺院中石狮的威严气势不同,化城寺门前的两座石狮面容祥和,体态优美,活脱脱的一对“萌宠”模样。

由于地处皖南山区,受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制约,化城寺的建筑风格吸取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皖南民居的特点,创造出具有浓郁民居风格的宗教建筑。全寺对称严整、硬山顶、马头墙、砖木结构。

在寺庙结构制式上,全寺为四进院落式民居建筑,四进殿宇分别建筑在两个台基上,层层升高,序落有致。

寺院第一进是灵官殿,殿内部对称分布着两个落水小天井,两侧为厢房。第二进是天王殿,敞厅堂,有四落水天井,东、西两侧有半廊。其间还放置有一口万余斤的古钟,这便是著名的“九华十景”之一的“化城晚钟”。第三进是大殿。内有藻井3只,中间为“九龙戏珠”藻井。最后一进为3层藏经楼。三四两进之间夹有长方形院落,种植牡丹、桂花等花木,院墙嵌有明、清以来的石碑八方。

寺院的门楣、斗拱和横梁上都镂刻着凤凰戏牡丹、狮子滚绣球,以及花草图案,施以重彩。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,层层迭进,九条木雕的金龙围着中心的硕大宝珠盘旋飞舞,祥云和瑞蝠穿插其间,令人叹为观止。关于化城寺的建筑之美,姜孝维曾言:“化城寺为该山总丛林,后有藏经楼。黄瓦红墙,颇极巍焕,盖敕建之制也。化城寺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其建筑本身,寺内的藏经楼亦是九华山珍贵文物荟萃之处。

明万历刻版《藏经》、明代高僧海玉手抄经书、印度贝叶经、明神宗颁经圣谕、清康乾二帝御书、历代地藏菩萨利生宝印均在此珍藏。除此之外,历代文人墨客游览题吟化城寺的诗句也甚多,唐代费冠卿、罗邺、冷然、应物,宋代王安石、蒋之奇、周必大、李虚己,明代殷麦、徐弘基等均有佳句存世,进一步增添了化城寺的文化底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