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222星期三 34504

欢迎光临本站!
描述

《金刚经》讲课记录 第九

浏览: 作者:admin 来源: 时间:2022-06-25 分类:金刚经
  所以下面他就接着问,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恒河中所有沙,佛说是沙不?如是,世尊!如来说是沙。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一恒河中所有沙,

  所以下面他就接着问,“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恒河中所有沙,佛说是沙不?”“如是,世尊!如来说是沙。”“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一恒河中所有沙,有如是沙等恒河,是诸恒河所有沙数,佛世界如是,宁为多不?”“甚多。世尊!”佛告须菩提:”尔所国土中,所有众生若干种心,如来悉知。”正因为佛陀具备了上面的这五眼,他对不可尽量的,就刚才讲的“一沙一世界,一国一如来”,恒河里面那么多沙,那么多沙里面那么多国土,那么多国土里面那么多佛世界,那么多佛世界里面那么多人,你想我们凡夫众生,单靠我们这个心量、这个意念、这些眼能够知道这些众生心吗?不知道。佛陀知道。他为什么知道,因为他具备上面这五眼。特别是“慧眼”“法眼”“佛眼”,因为这“慧眼”“法眼”“佛眼”对众生心了如指掌,什么道理,怎么了解,“何以故?”怎么了解法啊?“如来说诸心,皆为非心,是名为心。”这是靠什么眼?“如来说诸心,皆为非心。”那么这个“皆为非心”就是指“第一义谛”,都不是心,就是“空”的,就是“缘起”法,这就是“慧眼”。空性,证“第一义谛”,如来所证的诸心,如来说的,安立的,语言文字说的是什么,我们刚才说“假”嘛,“法眼”,自名为心,就是“中”,就把“空”“假”合起来就是“中”,这就是“佛眼”。所以“如来说诸心,皆为非心,是名为心。”,这就包括了佛的“佛眼”、“法眼”、“慧眼”,正因为佛陀具备这三眼,才能够知道众生的心。所以这个所谓的眼,其实就是指的“智慧”。如来以“智慧”为眼?为什么?“知见”嘛,我们佛法里面不是讲“知见”。如来以“智慧”为眼,诸位,知道吗?我不知道诸位以什么为“眼”,诸位,有人告诉我吗?你们自己想一想你是以什么为“眼”?有人告诉我没有?你们以什么为“眼”?大胆一点没关系,这个都是讨论交流嘛。大家以什么为“眼”?有人告诉我以“心”为“眼”,你什么心啊?我们以我见,烦恼为眼,我们是以众生心为眼,众生心是什么?是分别心、我见、烦恼,以这些为眼。所以我们看东西的时候总是带着模糊的眼睛,带着望眼镜,看不见事物的真相,被有色眼镜的颜色给遮住了,让我们不能够亲证真如。佛陀就不一样了,而诸位菩萨是以智慧为眼,以空性为眼,所以他们在生活中,在证得菩提中,能够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,能够过智慧的生活,这就是我们凡夫众生与佛陀在认识事物上的分水岭,众生的角度就是烦恼、分别、执着、妄想,从这个角度认识事物,怎么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呢?。诸佛用智慧来认识事物,所以他们在自己本地风光里面生活,在本来面目中生活,所以他们坦荡,他们自在,他们无碍,有那么多心佛陀都知道,他怎么知道?如来说:诸心皆为非心,是名为心。说你那个众生心都是一个样,都不真实,都是妄想,都是缘起。这是宏观上,齐心动年,什么烦恼起什么心,就得什么结果,那都是有规律性的,比如贪心,贪烦恼,贪心的表现形式他在表情上是什么样子?一看就知道,正因为佛陀具备五眼,所以众生心他都能够知道,你看就是这个样子的,为什么说佛说“诸心皆为非心呢?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道理在这儿!!!这个话应该说非常有名!我们开始讲金刚经时也讲过,德山禅师讲过:一位老妇给问住了,你吃点心,你点什么心啊??哪个心,金刚经上讲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”,点什么心??在历史上有很多这个问题的谈说。佛陀问弥勒菩萨:我给你授记,你将来要成佛,你是过去心成佛啊,是现在心成佛,还是未来心成佛啊?用过去心成佛,过去已经过去了,未来还没有到,现在也没有成,现在心没有停止过,一念接一念,象浪头一样一浪带一浪的。哪有静止过,哪有停止过,我们的心就象奔腾的流水一样,奔流到海不付还。“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。”孔子在河边叹息说:逝者如斯夫。事物的变化心量的变化就象这个流水一样。濯足之水转眼及非此水,一万个脚到河里面去洗,纵然抬起来再落下去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了。我们的心念变化就象那个变化一样,现在心哪有停止过,那有静止过?过去心更不可的了,已经过去了,能再回来吗?能拿的回来吗?那我们怎么办?我们不是没有希望了,过去心不可得,找不到,现在心不可得,留不住,未来心还没有来,没有作用,那我们的心不就没底了一样。在我们生活当中,给我们学佛的人更多的启发。我老是告诉我们的信徒,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怎么样来学习佛法,怎么样来用工夫?你们平时怎么用工夫,告诉我。把这三句话再转化一下:不要怀念过去,不要沉迷在现在,更不要憧憬未来!你老是怀念过去没用了,过去的东西已经成为历史,已经成为教训。也不要沉迷在当下,我怎么样,春风得意,得心应手,陶醉,就会产生新的执著,更不要憧憬未来,想到我明天怎么样,我下午怎么样,晚上怎么样,明天后天怎么样。我们讲,今朝脱下鞋和袜,不知明朝穿不穿。黄泉路上无老少,孤魂多是少年人啊。诸位啊,不要老想着明天,后天怎么样,人命无常呼吸间,有限光阴当爱惜,失却人身万劫难。总是憧憬未来,计划不如变化快啊,那怎么办呢?要活在当下!!!怎么个活法,当下一念,这一念怎么活?禅宗里面有一句话非常好,日日是好日。我们无论在修行中生活中,用这么一种心态,起码是向佛的当下靠近,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,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都可念一声佛号,拜一拜佛,烧一烛香,观想一下佛像,调整一下心态,是什么心态呢?一念代万念,最后什么都没有了。想要再有同时、同景、心情,这么个心情,再念一句佛号,已经没有了。你在做事过程当中,你在想着把这件事情当作是历史人生中最后一次希望,唯一的一次希望,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机遇,把握机遇嘛,我们就要把我们全身心投入,把我们的智慧、把我们的力量贡献出来,才能把事情作好,把功德干好,把最佳状态拿出来。当这一天过去后,第二天还是这样,第三天还是这么样,我想,如果每一天能这样的话,那是活在当下,那样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,分分是好分,秒秒是好秒,这样的人生,我想应该是闪亮的,是无悔的。所以你才能真正做到“识心达本早回还,人命无常呼吸间,有限光阴当爱惜,自是人生万劫难。”你才能真正办到,不然的话,有一定的困难,这是我个人的体会。怎样实现这个无悔的人生?当我们在人生路途上步履蹒跚,道路曲折,苦苦的探索的时候,我们都应该让人生无怨无悔。怎么无怨无悔呢?就是活在当下,把你任何时候学习功德修行的心态调整到最佳心态,把你所有的智慧力量贡献出来。你就能作到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有人问:这些心不可得,那怎么办啊?怎么办?就这么办,不可得的目的就是要你不要怀念过去,不要沉迷现在,不要憧憬未来要活在当下,在当下实现无悔的人生,在当下实现觉悟,实现超越,实现生命的价值,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要很好的认清,要体会我们怎么办?怎么修行?怎么修法?过去禅宗讲查念嘛,我想那个查念和这个道理一样。儒家讲人生修养,“吾日三醒吾身”,三是多的意思,每天无数次的反省,觉察,自我批评,慢慢的有智慧的人在语言上、行为上就不会有过失,过错,这和佛陀的修行路线是一致的。怎么用修?怎么观察?怎么查念?不知诸位用过工夫没有?我们现在可以体验。你现在可以闭上眼睛,注意呼吸,或听力。当你没有静下心来,注意听力的时候,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,可是当你真正净下心来,万籁聚集时,你会觉得那个时候什么妄想都出来了,怎么都净不下来了,想把妄想拔掉,想去掉妄想的心也是个妄想心,越忙越乱,妄想还是妄想,那个不是用工夫,所以我们讲用工夫就是活在当下,怎么活在当下,就是努力实现无怨的人生,达到佛陀给我们开示的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的目的。叫我们不可得的这三个心的目的是什么?积极的意义是什么?佛法永远是积极向上的,佛法讲空有它的积极意义,是为了让我们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。空是什么?不是否定么?不可得也不是否定,是肯定,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,所以这一点上希望大家要多用点心,怎么样来修行?怎么样来用智慧,打坐,念佛,等等的一些持咒,诵经都是修行的形式,我个人认这些方法因人而异。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智慧的火花闪烁在生活中,在生活中用工夫,让生活变成佛法,让佛法融化在生活当中。这一品叫“一体同观分”,一体就是究竟无我,诸位能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,一体同观,一体就是指慧眼,根本无分别智。你有了根本无分别智,证得空性,是这个体。同观是什么?就是法眼啊,观众生机啊,才有佛眼啊,才能二谛圆融啊。一体同观,观的是这个。体,是指空性。空性是什么?就是第十七分里面讲的“究竟无我”,究竟无我的基础上一体同观,就象一潭清水一样,什么影相都能映现出来。证得无分别智后,所有的都和你的一样了,所以和前一分第十七分有内在的联系,有前后启承转合的联系。诸位,在这个问题上多去思维一下,这个一体同观非常重要。

《金刚经》讲课记录 第九

浏览: 作者:admin 来源: 时间:2022-06-25 分类:金刚经
  所以下面他就接着问,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恒河中所有沙,佛说是沙不?如是,世尊!如来说是沙。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一恒河中所有沙,

  所以下面他就接着问,“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恒河中所有沙,佛说是沙不?”“如是,世尊!如来说是沙。”“须菩提!于意云何?如一恒河中所有沙,有如是沙等恒河,是诸恒河所有沙数,佛世界如是,宁为多不?”“甚多。世尊!”佛告须菩提:”尔所国土中,所有众生若干种心,如来悉知。”正因为佛陀具备了上面的这五眼,他对不可尽量的,就刚才讲的“一沙一世界,一国一如来”,恒河里面那么多沙,那么多沙里面那么多国土,那么多国土里面那么多佛世界,那么多佛世界里面那么多人,你想我们凡夫众生,单靠我们这个心量、这个意念、这些眼能够知道这些众生心吗?不知道。佛陀知道。他为什么知道,因为他具备上面这五眼。特别是“慧眼”“法眼”“佛眼”,因为这“慧眼”“法眼”“佛眼”对众生心了如指掌,什么道理,怎么了解,“何以故?”怎么了解法啊?“如来说诸心,皆为非心,是名为心。”这是靠什么眼?“如来说诸心,皆为非心。”那么这个“皆为非心”就是指“第一义谛”,都不是心,就是“空”的,就是“缘起”法,这就是“慧眼”。空性,证“第一义谛”,如来所证的诸心,如来说的,安立的,语言文字说的是什么,我们刚才说“假”嘛,“法眼”,自名为心,就是“中”,就把“空”“假”合起来就是“中”,这就是“佛眼”。所以“如来说诸心,皆为非心,是名为心。”,这就包括了佛的“佛眼”、“法眼”、“慧眼”,正因为佛陀具备这三眼,才能够知道众生的心。所以这个所谓的眼,其实就是指的“智慧”。如来以“智慧”为眼?为什么?“知见”嘛,我们佛法里面不是讲“知见”。如来以“智慧”为眼,诸位,知道吗?我不知道诸位以什么为“眼”,诸位,有人告诉我吗?你们自己想一想你是以什么为“眼”?有人告诉我没有?你们以什么为“眼”?大胆一点没关系,这个都是讨论交流嘛。大家以什么为“眼”?有人告诉我以“心”为“眼”,你什么心啊?我们以我见,烦恼为眼,我们是以众生心为眼,众生心是什么?是分别心、我见、烦恼,以这些为眼。所以我们看东西的时候总是带着模糊的眼睛,带着望眼镜,看不见事物的真相,被有色眼镜的颜色给遮住了,让我们不能够亲证真如。佛陀就不一样了,而诸位菩萨是以智慧为眼,以空性为眼,所以他们在生活中,在证得菩提中,能够知道事物的本来面目,能够过智慧的生活,这就是我们凡夫众生与佛陀在认识事物上的分水岭,众生的角度就是烦恼、分别、执着、妄想,从这个角度认识事物,怎么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呢?。诸佛用智慧来认识事物,所以他们在自己本地风光里面生活,在本来面目中生活,所以他们坦荡,他们自在,他们无碍,有那么多心佛陀都知道,他怎么知道?如来说:诸心皆为非心,是名为心。说你那个众生心都是一个样,都不真实,都是妄想,都是缘起。这是宏观上,齐心动年,什么烦恼起什么心,就得什么结果,那都是有规律性的,比如贪心,贪烦恼,贪心的表现形式他在表情上是什么样子?一看就知道,正因为佛陀具备五眼,所以众生心他都能够知道,你看就是这个样子的,为什么说佛说“诸心皆为非心呢?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道理在这儿!!!这个话应该说非常有名!我们开始讲金刚经时也讲过,德山禅师讲过:一位老妇给问住了,你吃点心,你点什么心啊??哪个心,金刚经上讲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”,点什么心??在历史上有很多这个问题的谈说。佛陀问弥勒菩萨:我给你授记,你将来要成佛,你是过去心成佛啊,是现在心成佛,还是未来心成佛啊?用过去心成佛,过去已经过去了,未来还没有到,现在也没有成,现在心没有停止过,一念接一念,象浪头一样一浪带一浪的。哪有静止过,哪有停止过,我们的心就象奔腾的流水一样,奔流到海不付还。“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。”孔子在河边叹息说:逝者如斯夫。事物的变化心量的变化就象这个流水一样。濯足之水转眼及非此水,一万个脚到河里面去洗,纵然抬起来再落下去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了。我们的心念变化就象那个变化一样,现在心哪有停止过,那有静止过?过去心更不可的了,已经过去了,能再回来吗?能拿的回来吗?那我们怎么办?我们不是没有希望了,过去心不可得,找不到,现在心不可得,留不住,未来心还没有来,没有作用,那我们的心不就没底了一样。在我们生活当中,给我们学佛的人更多的启发。我老是告诉我们的信徒,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怎么样来学习佛法,怎么样来用工夫?你们平时怎么用工夫,告诉我。把这三句话再转化一下:不要怀念过去,不要沉迷在现在,更不要憧憬未来!你老是怀念过去没用了,过去的东西已经成为历史,已经成为教训。也不要沉迷在当下,我怎么样,春风得意,得心应手,陶醉,就会产生新的执著,更不要憧憬未来,想到我明天怎么样,我下午怎么样,晚上怎么样,明天后天怎么样。我们讲,今朝脱下鞋和袜,不知明朝穿不穿。黄泉路上无老少,孤魂多是少年人啊。诸位啊,不要老想着明天,后天怎么样,人命无常呼吸间,有限光阴当爱惜,失却人身万劫难。总是憧憬未来,计划不如变化快啊,那怎么办呢?要活在当下!!!怎么个活法,当下一念,这一念怎么活?禅宗里面有一句话非常好,日日是好日。我们无论在修行中生活中,用这么一种心态,起码是向佛的当下靠近,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,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都可念一声佛号,拜一拜佛,烧一烛香,观想一下佛像,调整一下心态,是什么心态呢?一念代万念,最后什么都没有了。想要再有同时、同景、心情,这么个心情,再念一句佛号,已经没有了。你在做事过程当中,你在想着把这件事情当作是历史人生中最后一次希望,唯一的一次希望,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机遇,把握机遇嘛,我们就要把我们全身心投入,把我们的智慧、把我们的力量贡献出来,才能把事情作好,把功德干好,把最佳状态拿出来。当这一天过去后,第二天还是这样,第三天还是这么样,我想,如果每一天能这样的话,那是活在当下,那样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,分分是好分,秒秒是好秒,这样的人生,我想应该是闪亮的,是无悔的。所以你才能真正做到“识心达本早回还,人命无常呼吸间,有限光阴当爱惜,自是人生万劫难。”你才能真正办到,不然的话,有一定的困难,这是我个人的体会。怎样实现这个无悔的人生?当我们在人生路途上步履蹒跚,道路曲折,苦苦的探索的时候,我们都应该让人生无怨无悔。怎么无怨无悔呢?就是活在当下,把你任何时候学习功德修行的心态调整到最佳心态,把你所有的智慧力量贡献出来。你就能作到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有人问:这些心不可得,那怎么办啊?怎么办?就这么办,不可得的目的就是要你不要怀念过去,不要沉迷现在,不要憧憬未来要活在当下,在当下实现无悔的人生,在当下实现觉悟,实现超越,实现生命的价值,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要很好的认清,要体会我们怎么办?怎么修行?怎么修法?过去禅宗讲查念嘛,我想那个查念和这个道理一样。儒家讲人生修养,“吾日三醒吾身”,三是多的意思,每天无数次的反省,觉察,自我批评,慢慢的有智慧的人在语言上、行为上就不会有过失,过错,这和佛陀的修行路线是一致的。怎么用修?怎么观察?怎么查念?不知诸位用过工夫没有?我们现在可以体验。你现在可以闭上眼睛,注意呼吸,或听力。当你没有静下心来,注意听力的时候,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,可是当你真正净下心来,万籁聚集时,你会觉得那个时候什么妄想都出来了,怎么都净不下来了,想把妄想拔掉,想去掉妄想的心也是个妄想心,越忙越乱,妄想还是妄想,那个不是用工夫,所以我们讲用工夫就是活在当下,怎么活在当下,就是努力实现无怨的人生,达到佛陀给我们开示的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的目的。叫我们不可得的这三个心的目的是什么?积极的意义是什么?佛法永远是积极向上的,佛法讲空有它的积极意义,是为了让我们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。空是什么?不是否定么?不可得也不是否定,是肯定,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,所以这一点上希望大家要多用点心,怎么样来修行?怎么样来用智慧,打坐,念佛,等等的一些持咒,诵经都是修行的形式,我个人认这些方法因人而异。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智慧的火花闪烁在生活中,在生活中用工夫,让生活变成佛法,让佛法融化在生活当中。这一品叫“一体同观分”,一体就是究竟无我,诸位能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,一体同观,一体就是指慧眼,根本无分别智。你有了根本无分别智,证得空性,是这个体。同观是什么?就是法眼啊,观众生机啊,才有佛眼啊,才能二谛圆融啊。一体同观,观的是这个。体,是指空性。空性是什么?就是第十七分里面讲的“究竟无我”,究竟无我的基础上一体同观,就象一潭清水一样,什么影相都能映现出来。证得无分别智后,所有的都和你的一样了,所以和前一分第十七分有内在的联系,有前后启承转合的联系。诸位,在这个问题上多去思维一下,这个一体同观非常重要。